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青海西宁7月21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 贾骥业 郝帅 见习记者 梁之圣)“青海省文旅厅通过持续完善政策举措、推动非遗工坊建设、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等工作配资公司电话,传承优秀传统文化、带动就业增收、助力和美乡村建设。”在今天上午举行的2025年“活力中国调研行”青海主题采访启动仪式暨媒体见面会上,青海省文旅厅副厅长耿斌介绍说,2024年,青海全省开展的131次线上线下非遗培训,吸引了6003人次参训;125家国家级、省级非遗工坊、“青绣”工坊,销售收入共约1.6亿元,直接带动1000余名各族群众就业;举办的411场(次)各类非遗宣传展示活动,惠及208余万人(次)各族群众。
目前,青海省设立两个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、15个省级非遗工坊、40个省级青绣就业工坊,非遗工坊建设覆盖39个县(区),占青海全省所有县(市、区)比例的86.7%;覆盖青海省内25个国家及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的22个。
耿斌介绍,被誉为 “热贡艺术之乡”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,目前培育出4个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创作基地、20个市级乡村振兴产业车间、110处非遗传习中心、11处非遗宣传展示点、两个国家级“非遗+扶贫”工坊、9家省级“青绣”企业。
如今,同仁市还打造青海省级“热贡文化产业园区”,集聚了25家规模以上画院和356家从事热贡艺术的文化企业,其中,画院以“画院+农户+基地”为经营模式,主要开展创研、培训、制作、销售、展览、收藏和进出口业务每年为前来参加培训的唐卡艺人免费提供食宿、学习费用及就业平台,年人均增收6万余元。
为开拓省外市场,同仁市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等城市设立200余处“热贡艺术”展销窗口,并在北京798园区授牌成立“热贡艺术北京推广中心”,以此宣传热贡艺术,扩大热贡艺术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,助推热贡艺术走出青海、走向全国。
耿斌说,截至2024年,同仁市有2.4万名文化从业人员,较2023年增加0.86万人,文化产业收入4.54亿元。
“青海省文旅厅指导各市州结合文艺演出和民族传统节日,整合非遗项目、文创及农副产品资源,打造反映农牧民精神新风貌、乡村振兴新气象的‘四季村晚’文化活动,调动当地民间文艺团队、文化爱好者、文化能人的积极性和带动性,让本地村民牧民上台当主角。”耿斌还提到,2024年,青海全省开展的140余场次“四季村晚”活动,惠及近120万人次。“四季村晚”正由侧重文艺演出,逐渐向特色文化传承、好物美景推介、节庆集市等侧重点相结合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活动转变,促进了“农体文旅商”融合发展。
他介绍说,去年以来,青海省文旅厅还对纳入全国“四季村晚”示范展示点的活动,每场给予2.5万元经费补助支持,并由青海省文化馆选派业务骨干实地指导排练,让“村晚”中的民俗活动融合时代需求和审美,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配资公司电话
融航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